image1.jpeg

Dr. Michael Harris Bond 彭邁克 博士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及营销学系客座教授

邦德教授是一位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家, 其职业生涯聚焦于在多元文化的空间中为中国的人际历程定位。 少数心理学家在了解中国心理学或整合其许多次领域方面的贡献具备更多影响力。 在过去40年里, 他曾与许多国家的数百名合作伙伴共同撰写了250多篇文章。 他编撰了《牛津中国心理学手册》 (2010年), 并且参与撰写《跨文化理解社会心理学》 (2013年)。 他影响深远的论文之一是与黄光国教授共同撰写的《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学》 (1986年), 直至目前已经被引用了2400多次。 在本项目中, 邦德博士将撰写一篇与回顾儒家文化遗产中道德心理的跨文化差异相关的文章。

Dr. Bond’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Bond’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2.jpeg

Dr. Emma Buchtel  蒲安梅 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心理学系

布查特尔教授是一位社会与道德心理学家, 其研究着重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理解,研究兴趣为对于跨文化的道德动机的性质与文化对于动机、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重点包括外在动机的价值观的文化差异; 道德的定义; 文化道德相对论; 以及文化差异的教学效果。 布查特尔博士最受人敬重的论文包括《责任感: 责任相关经验的文化差异》 (2018年) 和《东西方的败德: 败德行为是特别有害亦或是特别不文明? 在后者中, 布查特尔 博士揭露并且展开了对于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的延伸探索, 这是, 心理学家们对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道德心理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这个项目的合作者, 布什特尔博士将撰写一篇文章, 回顾与中国道德相关的社会心理结果。

Dr. Buchtel’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Buchtel’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3.jpeg

Dr. Marc Feldman 费尔德曼 博士

斯坦福大学生物系

西安交通大学复合研究中心主任, 西安, 中国

斯坦福计算、进化和人类基因学中心副主任

费尔德曼教授是一使用计算方式研究各种现象的研究学者, 从群体遗传学到进化理论, 再到异族通婚。 1981年, 他的著作 - 文化传播与演变: 一种定量方法 (与卡维尔-斯福扎合着) 可以说是着明的文化演化学领域的滥觞。 15年来, 费尔德曼博士将自己特有的赋运用在关于中国的研究, 特别着重在婚姻和城乡居民动力的模式。 他的其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包括《生态结构: 演化中被忽略的进程》 (2003年) 和《科学》的人类族群的基因结构 (2002年), 此篇于2002年被《柳叶刀》评选为 "年度论文"。 身为这个研究案的合作者, 费尔德曼博士将撰写一篇关于回顾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的文章。

Dr. Feldman’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4.jpeg

Dr. Takeshi Hamamura 濱村 博士

柯廷大学心理学与于言病理学学院

滨村博士的核心研究是文化心理学, 并且从文化心理学延伸到研究文化对自我、动机、团体历程和文化变化的影响。 他的优异的研究是显著而多元的预测变项与结果的组合。 其中,包括心理学量表, 数学能力, 代名词的使用, 病原体的负荷, 与生理性疼痛。 滨村博士最重要的论文包括《寻找东亚人的自我提升》 (2007年) 和《文化是否成为了个人主义? 美国和日本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跨时对照 "(2012年)。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滨村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东亚祖传的与现今的生物生态在了解中国道德观上的角色的相关文章 。

Dr. Hamamura’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Hamamura’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5.jpeg

韩世辉 博士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特任教授

PI, 北大 PKU-IDF/McGovern 脑研究所

身为目前新兴的文化神经科学领域的先驱, 韩博士与他的实验室一直负责持续性的一系列大脑功能方面的出色研发。 例如, 他发现中国人和非中国人的参与者在前额叶皮质层的自我处理任务中的活化作用是不同的, 这是一个显著的结果, 并且与目前的社会心理学在文化本身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 韩博士广为人知的实验设计之所以是影响力, 部分是因为他努力将研究结果与其他领域的研究整合起来。 韩博士的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包括 "文化对自我表述的影响的神经学基础" (2007年) 和 "文化神经科学学派之于人类大脑的生物社会本质" (2013年)。 韩博士创立并编撰《文化与大脑》。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韩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与中国道德心理学相关的文化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之相关文章 。

Dr. Han’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Han’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6.jpeg

敬一鸣 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敬博士的研究专长包括领导文化模式、福祉和社会信任等领域。 即将出版的出版物通过考察中国许多国家和各省在文化、生态与关系因素方面的研究, 此举为社会信任的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其具影响力的出版物包括 "文化议题: 领导者的外表并不是都一样的" (2016年) 和 "信任大多数人的源泉: 全民化的目标如何为社会化的儿童促进其对群体内和群体外的非特定信任的贡献。 "(2015年)。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敬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东亚道德观的计量和测量的工作之相关文章。

Dr. Jing’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7.jpeg

Dr. Perry Link  林培瑞 博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跨学科创新教学主席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比较文学和语言杰出教授

林博士的研究、写作和翻译并重于了解当代中国的近代史与语言。 他的作品涉及现代中国文学与语言、大众文化与思想史、艺术与政治学等领域。 身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资深政治家, 他的社论在美国各大报纸上得到了广泛的转载, 林博士对《天安门论文》 (2001年) 的联合翻译尤其深具影响力。 林博士的其他值得注意的作品包括一本集结成书的《不安的中国》 (2013年), 介绍关于中国人如何应对革命性的改变, 以及一本专书《剖析中国人: 节奏、隐喻、政治》 (2013年), 广泛地介绍在中国语言、政治、 心理学和文化间的新旧互动。 身为此项目的合作伙伴, 林克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当代中国道德语言的工作之相关文章。

Dr. Link’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8.jpeg

伦妙芝 博士

岭南大学心理学系

伦博士是使用阶层线性模式研究全球价值观调查结果的专家。 这意味着她可以说是用最好的研究工具来探索世界上与道德心理学有关的最全面的跨文化、长期且可靠的数据。 其近期值得关注的论文包括 "探索批判思维中的文化差异: 是关于我的思考风格或是我所说的语言"(2010年) 和 "探测宗教和灵性之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观幸福感" (2013年)。 身为这个项目的合作者, 伦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研究整个儒家文化遗产的本质与幸福感的原因的文章 。

Dr. Lun’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Lun’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9.jpeg

Dr. Xin Ren

加州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犯罪学系

任博士引人入胜的研究主题从致力于了解中国法律和道德机构的文化演变的历史学工作, 到对当代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现象的研究。 她发表了关于人口贩运与亚洲妇女遭受的家庭暴力、卖淫以及中国和东亚目前关注的其他犯罪学议题的重要文档。 她的关键性作品包括《中国贩卖妇女和儿童: 国家形势评估报告》 (2000年) 和她对中国法律演变的令人眼睛一亮的讨论, 称为 "法律的传统与传统的法律: 中国的法律、现况与社会控制 (1997年)。 身为这个项目的合作伙伴, 任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与中国正在改变的道德观有关的当代中国法律和犯罪学界之相关文章。

Dr. Ren’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10.jpeg

Dr. Edward Slingerland  森舸瀾 博士

加拿大研究主席和杰出大学学者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学系

宗教历史数据库主任

斯林格兰博士是一位杰出的跨学科研究人员, 他对宗教、亚洲研究和认知科学领域做了有影响力的、一流的贡献, 其研究方式往往获得显著的方法学方面的反响。 其重要的书籍包括《科学赋予了人文什么》 (2008年)、《轻松行动: 无为而治成为中国早期的概念隐喻与灵性上理想》 (2003年) 和《创造中的一致性: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2012年), 更不用说他所翻译的孔子《论语》 (2003年 ) , 而他的重要论文有《亲社会宗教的文化演变》 (2016年) 和《诗歌的作用? 认知科学、美德伦理与早期儒家伦理 "(2011)。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斯林格兰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预测 (与非预测) 当代中国道德观和道德心理学最新趋势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之相关文章 。

Dr. Slingerland’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Slingerland’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11.jpeg

苏彦捷 博士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以及北京行为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苏博士的研究兴趣聚焦于进化和发展上, 特别是心智理论的行成和发展, 以及社会行为、社会认知和执行控管之间的关系。 她研究了多种鸟类,灵长类动物与儿童的行为和相对认知。 她的重要著作包括《文化、改变与预测》 (2001年)、《金丝猴在小型孕育群体中的调和行为》 (1991年) 和《贺尔蒙受体基因与同理心特质之间的关联》。 身为这个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苏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基因对于中国人与东亚人在道德心理学和行为方面的贡献之相关文章 。

Dr. Su’s professional website

Dr. Su’s Google Scholar page

 
image12.jpeg

Dr. Anna Sun

肯扬学院社会学系

美国宗教学院中国宗教小组副主任

中国宗教研究会副会长

孙博士是当代中国宗教学的著名研究人员, 并为这一领域贡献其开创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孙博士的《以儒教为世界宗教: 历史与当代现实之争议》一书的卓越著作赢得了主要的国家宗教和社会学学术学会的图书奖项。 孙博士的其他基本着作包括《中国社会科学之宗教研究: 超越一神论假设》 (2017年) 与《祈祷与力量的社会学思考》 (2016年)。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孙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当代中国多门宗教学派与当今道德观之间的关系之相关文章。

Dr. Sun’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13.jpeg

Dr. Jeffrey Wasserstrom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历史学系 校长/ 教授

身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专家, 沃瑟斯特罗姆博士试图将对中国当下的理解与对中国过去的欣赏并置。 他的作品也许比任何人都更能向英文读者的观众传达中国改变的速度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其重要的代表性著作包括《21世纪的中国: 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事》 (2018), 翻译成多种语言, 《中国的勇敢新世界与全球时报的其他故事》 (2007年), 以及《全球性的上海 1850-2010年》 (2009年)。 他的作品因触及与影响学术界内外而闻名。 身为该项目的合作者, 沃瑟斯特罗姆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中国人民共和国之后的中国道德规范的起源与影响之相关文章。

Dr. Wasserstrom’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14.jpeg

Jing Xu 许晶 博士

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

许博士是一位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家, 他运用实验和观察方法, 致力于对儿童的道德和社会认知与发展的了解。 身处于倾向认为中国正在经历道德转型甚至危机的人中, 徐博士的作品之所以被发现有大量的追随着, 部分原因是她将中国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全面性的定位, 关注于早期社会化背景中的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之间的拉扯, 发现了中国课堂中的多人竞赛。 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好孩子: 中国学龄前教育的道德发展》 (2017年)、《在中国道德危机中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儿童: 在上海的学龄前课堂演说与分享实践》 (2014年) 与《经验促进了7个半月大的婴孩们之间的分享行为。 》(2016年)。

Dr. Xu’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15.jpeg

Yan Yunxiang 阎云翔 博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

阎博士多年来聚焦于当代中国生活所引发的今日人们所面临的道德挑战和选择。 他的研究方法持续引领对这些对于来自于社会和个人起源的挑战的探索。 在他的出版著作中, 有 "好撒玛利亚人的新麻烦: 当代中国改变中的道德格局研究" (2009年) 与一本名为《社会主义之下的私人生活: 中国村落中的爱情、亲密关系与家庭的改变,1949 - 1999》(2003年)的书。 身为此研究项目的合作伙伴, 严博士将撰写一篇从人类学的视角回顾中国的道德变迁之相关文章

Dr. Yan’s professional website

 
image16.png

Dr. Zhu Liqi  朱莉琪 博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朱博士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跨文化认知和社会行为方面的一连串的重要差异。 她与她的实验室厘清了心智理论的发展、对于错误信念的正确归因能力、自由意志的信仰、孩同的利他主义、语言习得与道德价值观的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其值得强调的著作包括 "中国社会经济变革在最后的结论与专制者的游戏的心理学轨迹" (2013年), "对以功能为主的解释的偏见在文化上是否普遍? 来自中国的儿童对于自然现象的目的论解释的认同 "(2017年) 和" 儿童如何调和有关精神状态与社会规范的信息? "(2011). 作为此研究案的合伙伴, 朱博士将撰写一篇回顾中国儿童在跨文化架构中的道德认知来源的发展心理学之相关文章。

Dr. Zhu’s professional website